中国女篮巴黎奥运会失败真相大揭秘,球迷们快来看看!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4-08-14 05:37:21阅读次数:0

中国女篮在巴黎奥运会上止步八强,这一结果无疑让人深感沮丧,甚至影响到了想要观看奥运会其他比赛的心情,心中憋屈了许久,今日终要一吐为快。

如今的中国女篮,本已步入给国人带来无限希望的时代。新人不断崛起,李月汝、韩旭、李梦、王思雨等,她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丝毫不逊色于世界级的优秀选手,让国人看到了圆梦的曙光。然而,这届奥运会的成绩却令人大失所望,满心的期待化作不甘。

图片

早在奥运前的欧洲拉练赛中,其实就已初现端倪。无论如何调整阵容,均是大比分落败。教练面对媒体,总说是在调试阵容、寻找问题以补齐短板,可如今看来,女篮存在的问题众人皆知,可短板不仅没补齐,反而越来越多,之前所谓的调整仿佛只是自我激励。尤其在确定 12 人大名单时淘汰了防守尖兵潘天琪,着实令人费解。结果在巴黎奥运会的女篮比赛中,除了几位首发的老队员,那些精心挑选的新人,教练一个都不敢用,球队打得捉襟见肘、毫无章法,不输才怪。在我看来,郑导及教练组在战术安排和选人用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图片

其一,如今的国家女篮中未能确立核心领袖,这在女篮的历史上极为罕见。回想历届的领军人物,如丛学娣、隋菲菲、苗立洁、邵婷等,她们在场上场下皆为表率,为球队赋予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。而杨力维近年的表现已难以胜任这一角色,教练组却对此视而不见,郑薇教练或许带着人情世故,不愿放手,致使队员之间缺乏归属感,在场上各自为战,无法在进攻和防守上形成合力,技战术水平自然大打折扣。

图片

其二,技战术安排显得肤浅老套,缺乏纵深性。观看几场中国女篮的比赛,会发现技战术几乎毫无变化,重点球员的跑位一成不变,对手极易针对性防守。而且战术手段单一,一旦受阻,球员便慌了手脚,打法简单粗暴。倘若能多预设几套战术,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准备,让球员提前做好心理建设,处理球时便不会畏缩犹豫、草率行事。特别是好不容易获得球权时,不应只是无目的的传导球,害怕丢球担责,而应积极寻找进攻机会或为队友创造得分良机。主要球员的不自信,导致错失了众多得分机会。

图片

其三,未能组织“双塔战术”。中国女篮拥有李月汝和韩旭这两位世界级的球员,两人位置不重叠,为何不尝试双塔战术?这个问题早有质疑,郑指导却回应两人配合练习少,担心效果不佳。然而韩旭在四川队已多次与外援搭档双塔阵容。在局面打不开时,多一种战术选择有益无害,而不是固执己见,不知变通。试想其他国家的教练,定不会轻易放弃这种可能改变局势的战术设计。

图片

其四,对李梦位置的使用极不合理。李梦持球单打和助攻能力出众,还有三分球能力。但总是将她安排在进攻底线一侧,令人费解。这样的战术位置限制了李梦的移动空间,压缩了进攻线路,局限了视野,流畅的助攻难以施展,其杀伤力也大幅削弱。反观李梦在四川队的表现,大多时候在弧顶拿球,组织技战术,是进攻的发起者和终结者。

图片

其五,潘天琪未入选大名单堪称一大败笔。她身高 190 厘米,司职 2、3 号位,身体强壮且无伤病,是强力防守尖兵,与队友彼此熟悉,还能面筐单打,却遭到淘汰。不知郑指导和教练组何来的自信如此选人?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!没有潘天琪,张茹场场累计五次犯规,累得气喘吁吁;身高 175 厘米的王思雨被对方针对,常常要补防对手 190 厘米以上中锋在篮下的进攻,一防一个漏,毫无办法。而其他备选球员无人能顶上去,连教练组都失去了自信,真可谓自废武功。

图片

综上所述,篮协应当认真总结此次巴黎奥运的得失。特别是郑薇教练及教练组,应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理念,摒弃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,加强核心领袖的培养,优化选人用人策略,创新战术安排,加强心理调适,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。唯有如此,中国女篮方能在未来的赛场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,重新点燃国人的希望之火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no-data暂无评论